一、菲律賓查獲大批非法進口尿布
無論在哪里,非法商品都將是被嚴厲打擊的對象。
近日,菲律賓國家警察局(PNP)發布公告稱,在對布拉干省的五個倉庫進行突擊檢查時,查獲了大量未注冊的成人和嬰兒紙尿褲,預估這批貨物價值高達4540萬比索(約合585萬元)。
查獲大量非法尿布 圖源:MANILA BULLETIN
經刑事調查和偵查組核實,這批貨物的經營方共有六人,其中一人為中國公民。目前,這幾人都因涉嫌銷售未經注冊的保健產品,違反菲律賓《食品藥品管理法》而被逮捕,并將受到國家檢察院的起訴。
CIDG表示,這些紙尿褲很可能是通過不正當渠道,從中國進口,并且未經過任何質量檢測。一旦這些不合規的紙尿褲流入市場,便將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威脅,尤其是嬰兒及老年人群體。
事實上,由于市場需求大,商品流動性強,這類日常消耗品一直是非法銷售重災區。
就在這起案件前兩周,菲律賓國家調查局(NBI)在馬尼拉市查出一家假冒護膚品倉庫,繳獲18889件假冒護膚品,按市場價算大約1500萬比索(約合190萬元),其中涉及妮維雅、強生嬰兒等多個知名品牌。
菲律賓查獲大量假冒護膚品 圖源:dzrh.com.ph
在倉庫里,NBI還查獲了大量與電商平臺相關的包裹標簽、交易單據等文件,意味著通過電商渠道,該賣家已經賣出了不少假冒護膚品,所有下單客戶都是這些假冒商品的受害者。
另外,在馬拉邦市,菲律賓海關局(BOC)還查獲一起更大的假貨案,在被查處的倉庫里,海關局查獲了價值高達12億比索的非法電子煙和假冒商品,其中的假冒化妝品同樣是冒充品牌商品出售,沒有經過任何檢測和許可。
平心而論,這些賣家不按規矩賣貨,基本都是為降低成本,抬高利潤,這是源于其對利益的無底線追求。
但另一方面,較低的經濟水平也意味著,假貨在一部分人群中確實能夠產生特殊的吸引力。
比如去年查獲的假冒Crocs鞋,因為和真品相似度極高,還被不少消費者冠以“平替天花板”的稱號;菲律賓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明令禁止護膚品中添加汞、鉛等重金屬,但依然有消費者覺得“偶爾用用不礙事”,因為這些護膚品大多具有近乎立竿見影的美白等護膚功效。
含汞化妝品仍在銷售?圖源:Blogger
二、假貨現象亟需規范
其實在市場上,假貨并不是什么稀奇東西。尤其現在各種網購平臺、帶貨直播盛行,也讓假貨有了更多可乘之機。
再加上社媒影響力空前強大,網紅帶貨具備極強的號召力,如果這里頭有人存心要賣假貨,隔著一道屏幕,粉絲或者觀眾也很難辨別,甚至還可能為之瘋狂下單。
今年3月,越南就有兩位百萬網紅Hang Du Muc和Quang Linh Vlogs因涉嫌生產偽劣食品、欺騙消費者,被越南警方逮捕,并分別處以7000萬越南盾罰款。而且,根據越南刑法條例,這兩位網紅還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從去年底到今年3月,這倆網紅一直在直播間里銷售一種益生植物糖Kera,并且宣稱一顆植物糖抵得上一盤綠葉蔬菜的營養。
直播帶貨Kera糖果 圖源:Viettimes
通過這種完全不切實際的宣傳和快速形成規模的直播帶貨方式,這倆網紅累計賣出超過13.5萬盒植物糖,實現銷售額近203億越南盾(約合572萬元)。
類似的案例也發生在其他地方。今年2月份,一批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人在網上召開發布會,集體討伐馬來西亞網紅Beautrice Mok,指控她售賣的一款護膚品含有害成分汞,導致一些人臉上皮膚潰爛、紅腫,甚至還有人表示這種含汞護膚品可能是導致其胎停的元兇。
消費者公開討伐 圖源:Facebook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汞已被相關部門明確禁止添加在護膚品等親膚產品中?,F在出現這種情況,顯然是這位網紅沒有做好品控。同時也說明,網紅帶貨并不具有任何安全保證,一旦被高額利潤腐蝕,也可能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中轉地。
這一個個案例表明,在網購模式豐富多樣化的當下,假貨問題已經遠遠超出產品行業本身,縱容假貨流通的渠道商、缺乏安全意識的消費者等,都是解決假貨問題上的關鍵節點。只有各方主體齊心協力,把“漏洞”填上,才能讓假貨無機可乘,讓市場回歸它應有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