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正確填寫商業發票(Commercial Invoice)
商業發票是賣方開具給買方的 “貨物交易憑證”,既是買賣雙方結算貨款的依據,也是海關核算稅費、核查貨值的核心文件,其填寫需遵循 “真實、準確、與報關信息一致” 的核心原則。以下是關鍵欄目填寫規范與注意事項:
1. 發票頭部基礎信息
發票名稱:需明確標注 “Commercial Invoice”(英文)或 “商業發票”(中文,若目的地為中文使用地區),避免使用 “Proforma Invoice(形式發票)” 等其他名稱,形式發票無法作為清關憑證。
發票編號與日期:由賣方自行編制唯一編號(如 INV-20240601-001),日期需晚于合同日期、早于提單日期,且與裝箱單、報關單日期邏輯一致。
買賣雙方信息:需完整填寫 “賣方(Seller)” 與 “買方(Buyer)” 的全稱、地址、聯系方式(電話 / 郵箱)、稅號(如目的地海關有要求,如歐盟 EORI 號)。若買方為 “中間商”,實際收貨人為第三方,需在 “Notify Party(通知人)” 欄填寫實際收貨信息(非必填,按需補充)。
合同號與信用證號:若為合同交易,填寫對應的貿易合同編號;若為信用證付款,需準確填寫信用證編號,確保與信用證條款完全一致。
2. 貨物核心描述信息
這是發票的核心欄目,也是海關核查的重點,需與報關單、裝箱單、提單的貨物信息完全匹配。
貨物名稱:使用 “具體名稱 + 規格型號”,避免籠統表述。例如:“純棉男士 T 恤(規格:M/L/XL,顏色:白色)” 而非 “服裝”;“不銹鋼保溫杯(容量:500ml,材質:304 不銹鋼)” 而非 “杯子”。若涉及品牌,需標注品牌名稱(如 “Nike 運動鞋”)。
HS 編碼:可選擇性填寫(部分國家海關強制要求),需與報關單申報的 HS 編碼一致,確保貨物歸類準確。
數量與單位:填寫貨物的實際成交數量,單位需使用國際通用單位(如件 / PCS、個 / SET、千克 / KG、立方米 / CBM),且與裝箱單、報關單的數量單位保持一致。例如:“1000 件(PCS)”“50 箱(CTNS)”,避免使用 “一批”“若干” 等模糊表述。
單價、總價與幣制:單價需標注貿易術語(如 FOB Shanghai、CIF Rotterdam),總價為 “數量 × 單價” 的合計金額,不得涂改。幣制需使用國際標準代碼(如 USD / 美元、EUR / 歐元),且全程統一(如合同與發票均為美元結算)。若有折扣,需注明 “折扣金額” 及實際支付的 “凈價”(如 “原價 USD1000,折扣 USD50,凈價 USD950”)。
3. 發票尾部關鍵信息
原產地聲明:部分國家(如歐盟、日本)要求標注貨物原產地(如 “Made in China”),需明確填寫,不得虛假申報。
付款條件:注明付款方式(如 T/T 30% 預付、L/C at sight),與貿易合同一致。
簽名與蓋章:需由賣方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公司公章(或發票專用章),無簽名蓋章的發票視為無效,無法通過清關。
附加說明:按需補充海關要求的其他信息,如 “貨物為樣品,無商業價值”“此發票為唯一結算憑證” 等,避免歧義。
二、如何正確填寫裝箱單(Packing List)
裝箱單是對貨物包裝、數量、重量、體積的 “明細清單”,用于海關查驗時核對 “貨證是否相符”,填寫需遵循 “詳細、準確、與貨物實際狀態一致” 的原則,與商業發票互為補充。
1. 清單頭部基礎信息
清單名稱:明確標注 “Packing List”(英文)或 “裝箱單”(中文),部分場景可標注 “Packing and Weight List(裝箱重量單)”。
編號與日期:裝箱單編號可與商業發票編號一致(如 PL-20240601-001),日期需與發票日期相近(可相同或晚 1-2 天,早于提單日期)。
買賣雙方與運輸信息:與商業發票完全一致,包括賣方、買方全稱及地址;補充運輸相關信息(如船名航次、起運港、目的港),便于海關關聯提單與貨物。
2. 貨物包裝與明細信息
包裝件數與類型:按實際包裝方式填寫,注明總件數及包裝類型(如 “100 箱(CTNS)”“50 托盤(PALLETS)”“20 捆(BUNDLES)”),若有不同包裝類型,需分別列明(如 “80 箱 + 20 托盤,總計 100 件”)。
嘜頭(Shipping Mark):嘜頭是貨物的 “運輸標記”,需與貨物外包裝上的實際嘜頭完全一致,通常包括收貨人縮寫、目的港、箱號、件數等(如 “ABC/ROTTERDAM/NO.1-100”)。若為無嘜頭貨物,需注明 “NO MARK” 或 “N/M”。
貨物描述:與商業發票的貨物名稱、規格型號一致,可簡化但不得變更核心信息(如發票寫 “純棉男士 T 恤(M/L/XL)”,裝箱單可寫 “純棉 T 恤(M/L/XL)”)。
重量與體積:這是海關計算運費、安排倉儲的關鍵數據,需填寫 “毛重(Gross Weight, G.W.)”“凈重(Net Weight, N.W.)”“體積(Measurement, Meas.)”,且標注單位(重量用 KG,體積用 CBM)。
毛重 = 貨物重量 + 包裝重量,凈重 = 貨物實際重量;
體積按 “長 × 寬 × 高” 計算(單位換算為米),總瓦數 = 各件貨物體積之和,不得估算(如 “單箱體積 0.1CBM,100 箱總計 10CBM”)。
明細小計與合計:若貨物有多個規格或包裝類型,需分欄填寫每類的數量、重量、體積,最后匯總 “總計件數、總毛重、總凈重、總體積”,確保小計與合計邏輯一致。
3. 清單尾部信息
備注說明:補充貨物包裝的特殊信息,如 “包裝為瓦楞紙箱,內附防潮膜”“易碎品,小心輕放”“托盤尺寸:120cm×100cm×150cm” 等,便于海關查驗和運輸環節的貨物保護。
簽名與蓋章:與商業發票一致,需賣方負責人簽名并加蓋公章,確保文件有效性。
三、海運清關的關鍵要點
海運清關是貨物進出境的 “法定關卡”,核心目標是 “符合監管要求、確保貨證一致”,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可能導致扣關、罰款、退運,以下是核心要點:
1. 清關前:資料準備與信息核對是前提
資料完整性:提前備齊 “核心三單”(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及特殊貨物附加資料(如法檢商品的通關單、危險品的 MSDS、食品的衛生證書、舊設備的備案書),缺一不可。所有資料需為正本或海關認可的電子憑證(如無紙化通關的電子單據)。
信息一致性:確保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報關單的 “關鍵信息完全統一”,包括貨物名稱、規格、數量、重量、HS 編碼、買賣雙方名稱、目的港 / 起運港等。例如:發票寫 “不銹鋼保溫杯”,報關單不得寫 “保溫杯”;提單的收貨人需與報關單的 “收發貨人” 一致,否則會被海關判定為 “貨證不符”。
HS 編碼準確性:HS 編碼是海關判定貨物監管條件、核算稅費的核心依據,需通過 “海關總署 HS 編碼查詢系統” 或專業機構確認準確編碼,避免因編碼報錯導致:① 漏繳 / 錯繳稅費(如將高稅率貨物按低稅率申報,涉嫌偷稅);② 遺漏監管證件(如某編碼需許可證但未申報,直接扣關)。
2. 清關中:申報規范與查驗配合是核心
如實申報,拒絕 “低報貨值”:貨值需按 “實際成交價格” 申報,不得為避稅而低報貨值(如實際貨值 USD10000,申報 USD5000)。海關會通過大數據比對(如同類貨物市場價格、買賣雙方資金流)核查貨值,低報可能面臨罰款、貨物暫扣,甚至被列入 “失信企業名單”。
規范填寫報關單:報關單的 “申報要素” 需完整、準確,如貨物的材質、用途、品牌、型號等(如申報 “連衣裙” 需補充 “材質:棉 80% 滌綸 20%,用途:女裝,品牌:XX”)。申報要素缺失會導致海關退單,延誤清關時效。
積極配合海關查驗:海關查驗是隨機或針對性的(如高風險貨物、申報信息存疑),需提前準備好貨物外包裝嘜頭、內部貨物樣品(如需),并安排熟悉貨物的人員到場配合:① 協助開箱、搬運貨物;② 向海關解釋貨物的用途、規格(如提供產品說明書);③ 核對貨物數量、品質與申報信息是否一致。若查驗發現問題(如貨值低報、規格不符),需及時向海關提交情況說明,配合整改(如補稅、提供佐證資料)。
3. 清關后:費用繳納與后續跟進是收尾
及時繳納稅費:海關核算稅費后(出口多為退稅 / 免稅,進口需繳關稅、增值稅),需在規定時限內繳納(通常為 15 天),逾期會產生滯納金。可通過 “單一窗口” 線上繳納,確保繳費憑證清晰可查。
關注特殊貨物的 “后續監管”:部分貨物清關放行后仍需接受海關監管,如:① 進口食品需取得《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后方可銷售;② 減免稅貨物需在監管期內(通常 3-5 年)按規定使用,不得擅自轉讓;③ 目的地查驗貨物需在貨物運至企業后,配合海關完成現場核查。
留存清關資料:清關完成后,需將商業發票、裝箱單、提單、報關單、稅費繳款書等資料留存至少 3 年(部分國家要求更長),以備海關后續核查或辦理退稅(出口企業)。
四、常見錯誤與避坑指南
發票 / 裝箱單錯誤:貨物名稱籠統、重量體積估算、無簽名蓋章 —— 解決方案:填寫前對照貨物實際狀態核對,由專人審核后再蓋章。
信息不一致:提單收貨人與報關單不符、發票貨值與報關單貨值不同 —— 解決方案:制作單據前梳理 “統一信息表”,確保所有文件的關鍵字段一致。
HS 編碼錯誤:因編碼錯誤導致漏辦許可證 —— 解決方案:首次出口 / 進口的貨物,委托專業貨代或報關行核查 HS 編碼,或向海關申請 “預歸類”(提前確認編碼)。
查驗配合不當:未到場配合查驗、無法解釋貨物信息 —— 解決方案:提前與貨代 / 報關行溝通查驗注意事項,安排貨物負責人全程跟進。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