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涉及的主要稅種包括關稅和增值稅(VAT)等,合理掌握其計算邏輯并運用避稅策略,有助于企業降低成本。接下來,百運網將我您詳細解答,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稅計算邏輯:關稅是根據商品類別和原產地不同而征收的稅費,其計算方式通常為進口關稅 = 申報貨值 × 產品稅率。不同國家對不同商品的稅率規定差異較大,例如帶有藍牙功能的耳機,若歸入 “有線耳機” 類別(HS 8518.30)平均關稅約 3.5%,而正確歸入 “無線耳機” 類別(HS 8518.29)則可享受零關稅。
VAT 計算邏輯:在歐盟,當貨物進入時需繳納進口增值稅,銷售后商家可退回進口增值稅,再按銷售額交相應的銷售稅。進口增值稅 =(申報貨值 + 頭程運費 + 關稅)× 增值稅稅率(各國稅率不同,一般為 20% 左右)。銷售增值稅 = 總銷售額 /(1 + 增值稅稅率)× 增值稅稅率 – 進口 VAT。應繳納稅金 = 銷售增值稅 – 進口增值稅。
合理避稅策略:
關稅優化策略:
商品歸類優化:同一商品可能因 HS 編碼不同而適用差異顯著的關稅稅率,企業應充分研究目標市場的海關商品編碼體系,必要時尋求專業歸類服務,避免因歸類不當導致不必要的關稅支出或清關延誤。
自由貿易協定應用:全球目前已簽署 350 多項 FTAs,合理利用可大幅降低關稅負擔。但企業需注意 FTA 中的原產地規則,通常要求商品在締約方境內發生實質性改變,并需提供原產地證書才能享受優惠稅率。
海關估價策略:不同交易模式下海關完稅價格確定方法各異,企業可通過優化貿易條款,如將美國進口申報價格從 CIF 調整為 FOB 基礎,降低關稅支出。但需注意,海關對申報價格的審核日益嚴格,企業應確保申報價格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關稅遞延與保稅倉儲:歐盟的海關倉儲制度允許貨物在未清關狀態下存儲,暫不繳納關稅和 VAT,待實際銷售時再行繳納。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的 “無票免稅” 政策及 “簡化申報” 措施也為企業提供了關稅優化空間。
VAT 優化策略:
VAT 遞延機制:歐盟的 VAT 遞延機制允許進口商在貨物清關時不實際繳納進口增值稅,而是在后續 VAT 申報中直接抵扣銷項稅,顯著改善企業現金流。
低稅率申報計劃:一些國家推出低稅率申報計劃,如英國的 Flat Rate Scheme 允許符合條件的小型企業按固定比例繳納 VAT,而非標準稅率。德國也有類似的 “小型企業條例”,年營業額不超過一定金額的企業可豁免 VAT 申報。
遠程銷售閾值的合理應用:歐盟規定,從一個成員國向另一個成員國的消費者銷售商品,若年銷售額低于目的國的遠程銷售閾值,可在賣家所在國申報 VAT。但 2021 年歐盟稅改后,新引入了 10,000 歐元的歐盟范圍內統一閾值,超過后需在消費者所在國繳納 VAT。
VAT 退稅機制:當企業的進項稅大于銷項稅時,可申請退回多繳的 VAT。不同國家的退稅效率和難度差異較大,荷蘭、捷克等國家流程相對簡便。
以上便是本期百運網為您分享的全部內容,若您還有任何國際物流方面的服務需求,請咨詢百運網專業的國際物流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