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全球經濟形勢的回暖,確實推動了海運需求的不斷增加。船公司為了應對這種需求增長,上調了海運價格。
在具體的需求方面,我們可以看到,與2019年同期相比,集裝箱運輸需求增長約6%。然而,同期運力僅增長約7.5%。這顯示出供需之間的不匹配,而這并不是由于運力不足引起的。實際上,疫情導致的貨運需求不均衡性增加、集疏運不暢、港口擁堵、船舶運行效率下降等因素才是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海運需求增加,但全球干散貨海運量預計仍會低速增長。例如,鐵礦石海運量相對穩定,而煤炭和糧食的海運量增速有所上升。預計境外港口的擁堵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但由于市場總體運力過剩,市場行情仍然較為謹慎。

2、 運力緊張
由于全球疫情的影響,許多國家的港口仍然面臨著擁堵和延誤的問題。加之新船建造的高成本,船公司運力緊張,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艙位緊張,運費自然水漲船高。
3、 燃油價格上漲
海運的主要成本之一是燃油費用。最近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導致船公司運營成本增加,為了轉嫁成本壓力,海運價格也就隨之上漲。
4、 集裝箱短缺
隨著全球出口的猛增,集裝箱供不應求。加之疫情導致生產中斷和供應鏈中斷,集裝箱生產成本增加。船公司為了彌補損失,上調了運費。事實上,有些航運公司已經采取了行動,比如中遠海運(COSCO),東方海外(OOCL)以及長榮海運(EMC)已經暫停了紅海航線貨物的接載。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集裝箱短缺和運費上漲增加了海運的成本,但這并不直接導致海運價格的上漲。因為船運公司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運營成本以抵消這一影響。
5、環保政策影響
你說得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海洋環境污染問題,各國政府確實出臺了一系列更為嚴格的環保政策。這些政策要求船運公司采取各種措施來降低船舶的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為了滿足這些環保要求,船運公司不得不加大投資力度,改進船舶設備,采用更清潔的燃料,甚至改變船舶的設計。例如,一些大型航運公司已經開始投資研發新型低碳燃料,如生物燃料和氫燃料。此外,許多航運公司還開始使用數字化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從而降低碳排放。
然而,這些措施的實施無疑增加了船運公司的運營成本。因此,船運公司在面臨環保壓力的同時,也面臨著成本壓力。這可能會對其盈利能力產生影響。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源自互聯網,由出海club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出海club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網站管理員,本站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