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水港”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有報關、報驗、簽發提單等港口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在無水港內設置有海關、動植物檢疫、商檢、衛檢等監督機構為客戶通關提供服務。同時,貨代、船代和船公司也在無水港內設立分支機構,以便收貨、還箱、簽發以當地為起運港或終點港的多式聯運提單。內陸的進出口商則可以在當地完成訂艙、報關、報檢等手續,將貨物交給貨代或船公司。引貨入箱不僅具有增加箱量、減少污染、運輸便捷、安全性高的優點,同時可以大大降低貨物運輸的港口費用。

包含:
公路港 /鐵路港/ 航空港
一般是內陸城市,興建的大型綜合物流區,一般以公路/鐵路/航空為依托.進行對外貿易.
海港跟無水港的主要區別在于:海港建在海域附近,有水體,有碼頭,有船舶,而無水港則是建在內陸,不臨江海,沒有船舶,但可以通過海鐵聯運、海公聯運、公鐵聯運、公水聯運、水水聯運等方式將貨物運送到沿海港口,集裝箱就可以直接裝船出海。
無水港(學名稱為“陸港”),顧名思義是指“無水的港口”,是相對于“有水港”(包括海港和河港)而言的,實際上是指在內陸地區建立的具備類似港口功能的貨運站,設置有海關、檢驗檢疫等監督機構和貨代、船代、港口等企業的分支機構。與傳統內陸場站相比,貨物可以在無水港內“一站式”完成訂艙、報關、報檢、簽發提單、換單、堆存、提箱還箱,實行“異地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相當于把海港搬到了內陸。無水港(陸港)方便了內陸地區企業辦理進出口貨運業務,節省了時間和成本,使得內陸地區的企業、沿海港口等多方從中受益,因此自從這種先進的國際運輸組織形式出現以來,世界各地已經出現了數百個大大小小的無水港(陸港),建設無水港已經成為物流領域一個普遍的趨勢。
無水港(陸港)一般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為綜保型陸港,具有陸港完備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保稅物流和公鐵聯運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是本地區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升本地區外向型投資環境;二級為聯運型陸港,具有陸港基本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和公鐵聯運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是本地區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升本地區外向型投資環境;三級為公路型陸港,具備陸港基本功能,為進出口企業、國際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辦公的國際物流單證作業和國際集裝箱運輸服務;公路型陸港審批程序簡單,而且投資少見效快,可為本地區迅速建立直接對外貿易大門、提供國際港口服務,促進本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源自互聯網,由出海club后臺編輯整理匯總,其目的在于收集傳播行業新聞資訊。出海club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請聯系網站管理員,本站將立即刪除。
文章來源于互聯網:無水港是什么意思?海港跟無水港的區別